男人的尊严使他们难以开口求教

Lens 是一本我很喜欢的杂志,新媒体周边我也有关注,今天看到公众号的一篇文章聊了聊孤独这个话题,发现一个有趣的统计,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感受到孤独。节选部分文章内容

对于个中原因,《男人的孤独死》作者长尾和宏是这样分析的:
女性更擅长经营人际关系,男性相比之下人际关系网更稀薄。
男人的尊严使他们难以开口求救。

我感觉我是挺孤独的。在国内的时候不觉得,因为每天包围在一群认识的人当中,每天听着熟悉的语言,吃着熟悉的饭菜,和身边的来来往往的人都会有各种联系,就算只是见面开个玩笑,都不会让我感到单调。上班的时候是这样,下班了回家也有熟悉的人陪伴自己。但是当重新换一个环境之后,真的开始感受到语言障碍,文化障碍,和成年人世界里面开始出现的隔阂。

可能是年龄的原因,人越长大,越会有意识给自己建立社交屏障。

我也是这样,每天除了讲座和实验课。我会有自己一套很满的时间规划,这个规划是没有把其它同学或者朋友规划在内的。自己开始为了自己的目标做很多事情,这个目标是高内聚的,有辨识度的,每个人都不一样的。所以我觉得自己的问题是一方面,其次,大家都开始有了自己明确的目标和企划。

所以我其实也很能够理解人年龄越大,就越难找到可以拿着电话通话两小时的人。因为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轨道上,从大学毕业开始吧,我觉得每个人就开始各自人生的高度分化。

这就引发了我另外一个思考,就是归属感。我觉得归属感应该就是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圈子和可以打两小时电话的人。归属感是很幸福的事情。社会构成的要素终究还是人,所以有自己人的地方才是让你更舒服的地方。进一步,我觉得一个人的发展和交际圈再扩大也要依赖于和自己统一战线的圈子。

而这,就是问题所在,成年人物理上离开自己的圈子之后,如何快速构建一个新的圈子,让自己再次动起来。用编程角度来讲的话,圈子和归属感这种东西是 software-based,一个为了特定 CPU 写好的并行算法是很难直接作用在新的 CPU 上的。

快速建立新的社会联系,我觉得女生相对男生应该是有着相对优势的,这个思考也和文章部分内容相契合,男生的社交关系网络更稀薄,男生不更容易柔软处理社交关系和自己的真实想法。

反观自己,我倾向于认为男生确实头脑相对简单一些。简单指的是,和自己相处的能力差。

所以,现在能有一个拿起电话就可以通话两小时的人,我真的是万般幸运的。我很难想象自己身处这样一个环境:孤立无援,自己需要随时保持警惕,心惊胆战害怕各种选择的后果,身后还没有一个告诉你「没事,大不了回家开打印店」的人。

我以后也尽量对自己身边的人好一点,当有朋友主动靠近我,想约饭或者约自习的时候我会尽量出勤。我可以理解成年人的孤独,希望自己能在感恩自己被善待的同时,也多多善待他人。